如今看來,其中的一種能力也許叫作“專利能力”,如果沒有記錯,這一次華為向三星公司提起知識產權訴訟,是中國企業(yè)第一次向手機巨頭通過法律手段要求保護自身專利權益,并且是在中美兩地。
是什么讓華為的知識產權策略從壁虎變成了鱷魚?要知道,在過往,對待專利的態(tài)度華為總是謹慎而小心的。
華為的回復耐人尋味。
華為稱,此次訴訟的目的是使三星尊重華為的研發(fā)和知識產權成果,停止未獲得許可情況下的專利侵權行為。華為有權從使用其技術但未獲得專利授權的公司獲得合理賠償,而訴訟中主要涉及的是4G標準專利和智能手機功能相關的專利。
把這句話放在全球智能手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,也許就不難理解華為此時的舉動了。
Gartner的最新數(shù)據顯示,2016年第一季度,三星手機的市場占有率達23.2%,擴大對蘋果(14.8%)的領先優(yōu)勢,而華為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至8.3%,穩(wěn)居第三。華為的市場份額要進一步擴大,三星和蘋果是繞不過的門檻。
而在此前,華為剛剛釋放了收取蘋果專利費用的信號,此次公開向三星收取專利費用,可以理解為華為在專利領域吹響號角,以更強硬的姿態(tài)爭取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。
不過,在過去,中國廠商向國際廠商“出手”是不可想象的。
長期以來,國產手機出海屢屢受到“專利大棒”的威脅,需要向高通、愛立信等支付巨額的專利費用。余承東不止一次地對記者闡述專利的重要性,“有些廠家還號稱要去美國去歐洲,但你看它們真的進去了嗎?它們去的話一定會遇到專利費問題,一旦量做起來了就會被起訴,專利費收死它?!?br />
但在這幾年,情況開始改善,國產手機在相關專利上的申請量開始走高。
以華為為例,為新技術、新產品和無線通信標準的研發(fā)投入就達596億元人民幣(92億美元),占銷售收入15%。據華為數(shù)據,截至2015年底,華為在全世界范圍內累計獲得授權專利50377件,這些專利包括對智能手機具有很高價值的LTE通信、智能手機操作系統(tǒng)、用戶界面等專利。
如果說在2G時代中國的通信企業(yè)只能被帶著走的話,到了4G時代,中國廠商已經在靠自身技術實力奪得行業(yè)的話語權。
“專利技術也是華為、中興等手機品牌在海外市場迅速擴張的護身符。”華為創(chuàng)始人任正非在2016年內部講話中對消費者業(yè)務提出建議,“在知識產權的保護傘下,消費者業(yè)務要加快在170個國家的終端業(yè)務的布陣點兵,要敢于提出5年內超越100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目標?!?br />
事實上,從任正非的變化就能看到華為在專利問題上的轉變。雖然每次談話的主題不同,不過任總每次都堅持的一條是提倡原創(chuàng)、創(chuàng)新,建議政府保護知識產權。
近日,有媒體采訪任正非時提到華為與愛立信的專利簽約問題,任正非答道:“是的,簽訂后我們公司高層歡呼雀躍,因為我們買了一張世界門票。一個普通員工還寫了個帖子,說‘我們與世界握手,我們把世界握到了手中’。如果我們保護原創(chuàng)發(fā)明,就有很多人去做原創(chuàng),最后這個原創(chuàng)就會發(fā)展成產業(yè)?!?br />
不得不說,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是企業(yè)重視創(chuàng)新的原動力,與幾年前相比,中國企業(yè)重視專利、重視創(chuàng)新的戰(zhàn)略已經明朗化。
近年來因為利益關于商標、專利等知識產權的糾紛越來越多,可見社會對知識產權的也是越來越重視,如何維護自己的知識產權,保護自己的利益不被侵害,提前申請專利等可以很好的杜絕,快法務平臺提供包括專利申請的知識產權申請服務,成立兩年以來已經拿到了兩輪風投,累計了數(shù)萬個成功案例,在業(yè)界有著良好的口碑,如果您有需要注冊商標,選擇快法務一定不會讓你失望!